今年10月25日,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。40年来,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,在党中央、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,在兄弟省区的大力支持下,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,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,全区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宁夏经济建设成就辉煌。
40年来,宁夏的经济规模不断扩大,经济实力显著增强。1997年国民生产总值达210亿元;财政收入13.7亿元;外贸从无到有,1997年进出口总额为3.03亿美元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,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。199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962元。
农村经济全面发展。从自治区成立到1978年宁夏农业生产长期处于缓慢增长的状态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,改革开放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生机和活力,使这一时期成为自治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一个时期。主要标志是:
——粮食生产跃上新台阶。1996年突破了25亿公斤大关,人均粮食占有量居全国第五位;1997年在遭受较大自然灾害的情况下,仍然取得了25.5亿公斤的好收成。粮食生产实现了自给有余。
———林牧渔业和乡镇企业快速发展。1997年肉类产量达到13.9万吨;水产品2.2万吨;水果产量达到16.2万吨。乡镇企业持续快速发展,1997年总产值90.8亿元。
——扶贫攻坚步伐加快。通过山区旱作农田建设、井窖水节灌、吊庄移民搬迁以及农电、公路等扶贫开发建设,使宁夏南部山区人民生产、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。到1997年底,山区贫困人口已下降到52万人左右。
——农民收入显著增长。1997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45元。1997年川区农民年收入达2349元。广大农民的吃、穿、用、住发生了很大变化,生活水平明显提高。
工业生产稳定增长。自治区成立后,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建设,从沿海地区迁入和新建了一批大中型骨干企业,奠定了宁夏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,宁夏工业不断发展壮大。其主要标志是:
———工业生产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。到1997年底,全区工业总投资250亿元,其中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间,投资额227亿元。按可比价格,宁夏工业总产值达221亿元。
——煤炭电力基础工业稳步发展。宁夏煤炭人均资源占有量居全国之首,太西煤远销欧亚1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1997年原煤开采量达1669万吨。
宁夏是全国第七个、西北地区及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第一个实现村村通电的省区。截止1997年底,总装机容量为223.2万千瓦,发电量达到113.42亿千瓦时,两项指标的人均占有量均排全国第四位。
———形成了具有一定基础的冶金、机械、建材、石化、医药、农副产品加工六大支柱产业。
水利交通邮电事业迅速发展。40年来,宁夏先后对老灌区进行了扩整改造,建成了青铜峡水利枢纽、固海扬水、盐环定扬水等一大批水利骨干工程,初步形成了灌溉、排水、防汛、抗旱、水土保持、人畜饮水等水利工程体系。解决了110万人口、23万头大家畜和144万只羊的饮水困难。特别是1995年开工的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,将开发土地200万亩,使100万山区贫困人口脱贫。
自治区成立前,宁夏没有铁路。1958年包兰铁路建成通车,361公里干线横贯宁夏;1995年宝中铁路建成通车,成为欧亚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。现在每万平方公里有铁路里程62.21公里,是全国平均数的1.37倍。1997年银川河东机场建成通航,加速了空中客货运输和信息的传递。宁夏公路运输四通八达,遍及城乡。银古一级公路的建成通车,结束了宁夏无高等级公路的历史;建设中的姚叶一级公路,将成为宁夏南北公路运输的一条大动脉。目前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8783公里,二级以上公路占全部通车里程的15%,形成了以银川为轴心,以12条国道、省道为骨架,以县乡公路为脉络的公路网,实现了乡乡通公路。
自治区成立后,特别是近20年来宁夏邮电事业迅猛发展。邮电通讯设施技术装备逐步现代化,基本形成了以西、兰、乌与京、呼、银、兰光缆为干线的大通路光缆传输网和通达全区各市县的数字微波网、数字数据网及移动通讯网,率先在西北地区实现了乡以上电话交换程控化,使全区电话普及率达到7.28%,名列中国西部之首,高于全国平均水平。银川市可与世界195个国家和地区直接通话。
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。目前已和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家客户建立了经贸关系。全区出口创汇商品300多种,1997年进出口总额达3.03亿美元。来宁投资的客商由港澳台地区扩展到美国、加拿大、日本、德国、意大利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宁夏经济建设成就辉煌。